大坵不只有梅花鹿
大坵島,位於北竿島北方,一座原來沒沒無聞的小島,卻因為一群意外的嬌客-梅花鹿,成了近十年來馬祖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號稱媲美日本奈良的「大坵生態樂園」,遊客一登上大坵碼頭,立刻被一群可愛可親的梅花鹿包圍,牠們熟練地等待遊客餵食,而許多遊客也就在碼頭周邊渡過大坵半日登島行程。
然而梅花鹿其實只是大坵漫長的歷史中,因為一個意外的轉折而在這裡安身立命的偶然。若我們將目光從梅花鹿身上移開,從舊碼頭望去可見一個由石頭老屋構成的聚落;再往上走,一個現已由雞群佔據的迷你校舍安靜地座落,接著經過聳立著軍人雕像的大坵碉堡以及一個綠草如茵的大坵勇士平台。再往後山行去,還有那些或掩蓋或廢置的耕地、水源與建物,以及與大坵海上相連的島嶼-小坵、高登與亮島。
環繞大坵陡峭的山坡走一圈,你會發現這裡有著過往生活的痕跡,也有戰地時期獨特的備戰生態,甚至在遠遠的山頭上也有成群的梅花鹿以牠們自己的方式在島上生存下來。大坵,真的比你想像的大很多。
大坵島的美麗意外
梅花鹿其實是大坵的新住民,1997年牠們才輾轉被「流放」到當時僅有少數國軍駐守的大坵島。而梅花鹿與馬祖的淵源,一開始是因為1980年縣府動用基層建設基金,在南竿秋桂山麓設立三民畜牧場(今海淡廠位址),飼養肉牛,並獲臺北市動物園贈送梅花鹿,開啟地區大規模養牛及養鹿事業。飼養梅花鹿,主要在實驗梅花鹿的生態、習性及採集鹿茸,每年七、八月採收鹿茸,每隻每回可採集鹿茸約十五兩。1986年10月,農改場採收地區生產的梅花鹿茸泡製推出「鹿茸酒」。
1992年11月金馬「戰地政務實驗」終止,「自力更生」不再是前線的戰略準則,馬祖開始從台灣進口冷凍食品,而防區部隊也成立了「副食品供應中心」,自行進口冷凍雞豬,導致地方畜牧產業難以競爭,就此畫下休止符。而「三民牧場」飼養的13頭梅花鹿,由於飼養成本過高,農改場無法負擔,本決定撲殺的同時,消息傳到北竿軍方耳中,軍方的介入扭轉了梅花鹿的命運。
北竿指揮部與縣政府溝通後,1997年1月將梅花鹿野放至當時已撤除一半兵力的大坵島上。直至1998年駐守大坵的國軍全數撤離後,大坵成為真正的無人島,而留下來的梅花鹿反而因此自由自在,從十三頭逐漸繁殖到上百頭,意外成了大坵島上美麗的存在。
大坵人的海上游牧
1990年大坵最後一戶人家舉家遷往北竿橋仔,雖然僅是一水之隔,但自此之後,大坵島只有在每年元宵「擺暝」時才會重現過往熱鬧的漁村景象。散居在各地的大坵人聚集在信仰中心「大坵大王廟」,耆老們一邊燒紙錢一邊念念有詞:「大坵白馬大王、下目(高登)大王、孫嶼(小坵)大王、橫山(亮島)大王,請都來享用。」由此可知,過往大坵人的生存場域,不僅僅只有大坵、小坵,還擴及了軍事要地-高登、亮島及其周圍島礁。
在國軍還沒來以前,大坵島民雖然定居於大坵,但其實是過著逐螺貝類而居的海上游牧生活。每年農曆三月,籐壺漸肥,島上精壯具有勞動力的男男女女們,也開始準備遷往「橫山(亮島)」採籐壺。橫山非常遙遠,去一趟要搖上6、7個小時,因此,大坵島民會在橫山搭建草寮暫居約半年時間,而年紀較大的長老、孩童、與部分婦女們則留守大坵。
緊接著農曆五月端午前後,海水漸漸溫熱,籐壺季差不多結束的同時,橫山周圍的「淡菜」也開始肥美。壯年男子們潛入海裡採集淡菜,女人們則在高登海域採集「石蚵」。時至中秋,東北季風吹起,淡菜季即將結束,收拾起橫山上的草寮與生活器具,準備歸航,將這大半年採集與醃製的豐盛成果,販售至福建沿海,交換些生活物品及供品,準備感謝神明一年的保佑。
元宵過後到立秋之間,大坵島上持續的經濟活動是採集紫菜。島上五分之一是大坵大王所有的「大王菜田」,其他區域可以自由採集。「大王菜田」位於大坵島東側海域,這裡的紫菜長得又長又黑,品質特別好。每年元宵擺暝是抽籤分配「大王菜田」的日子,而無論是採集的時間、範圍、方法以及分配等,都有著大坵子民與大坵大王之間世世代代信守的約定。
備戰中的例外之地
大坵島南邊有北竿依憑,北方有高登屏障,更遠一點還有亮島守護。所以相對於其他各島呈現的戰地氛圍,大坵則有一種奇異的寧靜。即使在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時候,大坵也僅有一個「加強排」約50人的兵力駐守。大坵島沒有連綿不斷的海防據點,島上僅僅只有「大坵堡」、「港口班」及舊碼頭旁駐守橋仔水道的一個據點;沒有地下防禦工事,甚至連防空洞也很少見。
因此,在大坵人的兒時記憶裡,不論男女,都能自然的與海親近,游泳、跳水、採螺貝類、攀爬峭壁,甚至是潛水到海裡玩「海底藏寶」。或到大坵堡軍營看電視、看電影,即使是在宵禁管制的年代,這裡彷彿也是例外。甚至每次空襲,大坵人不忙著躲防空洞,而是在家門口看著砲彈劃過天際。但「不知道今天砲彈會炸到誰的家裡?」隔岸觀火,其實也有著一種未知的恐懼。
國軍進駐馬祖後,開始推行義務教育,以「村村設校,人人受教」為目標。1952年大坵分校成立,這所迷你國校,只有兩間教室、四個班級,一間宿舍、一間辦公室。完成四年級學業,大坵學童必須離開家到北竿的橋仔或塘岐國小就學,或借住親戚家、或就地在學校教室併桌而眠。每到週六,是小朋友最期待的日子,但能否順利回家,還得看有沒有船、海象允不允。獨立生活、看海等船是大坵人共同的求學經歷。
大坵島
區域特寫
大坵島位於北竿島橋仔村西北方,距離僅200公尺,屬北竿鄉管轄的島嶼之一,島嶼面積僅0.69平方公里。過往住民聚居在南方港口形成聚落,因為沒有可供較大型船隻停靠的澳口,因此島上居民以採集紫菜、螺貝類維生,在周邊的高登、亮島、小坵等島嶼海域之間移動,過著海上游牧生活。
國軍來了以後,島上雖然也有派駐兵力,但是因為戰略位置並不重要,因此僅有極少範圍的防禦工事,甚至不見馬祖其他各島必備的精神標語矗立,少了幾分戰地的肅殺之氣,但也因此保留了島嶼大部分的自然樣態。後來當居民、國軍陸續離開,大坵成了無人之島,反倒為梅花鹿留下一片生存淨土。
近十年來,大坵因為梅花鹿再度成為觀光熱點,湧進大量遊客登島尋鹿,島上開了一家餐廳民宿,原來的住民也有意回鄉再把房子蓋回來,而連接橋仔的跨海陸橋也在規劃興建中……
大坵,不只有梅花鹿 觀察重點
本期彩蛋
梅花鹿的野性世界
雖然梅花鹿看起來可親可愛,但其實牠們並非如外表般溫馴,尤其是雄鹿在秋季發情期,特別性凶好鬥。如果鹿群中存在兩頭以上的成年雄鹿,必會發生激烈的爭鬥,其結果不是兩敗俱傷,就是強者把弱者趕出群外。所以在碼頭周邊落單等待餵食的鹿其實多是爭鬥中的失敗者,而在山頭上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梅花鹿群才是牠們真正的野性世界。不依賴人類餵食的梅花鹿以島上的草本植物維生,除了那些有毒植物如玉珊瑚、蔓陀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