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博物館家族
馬祖好系列
文化資產
文化行旅
文化建設
藝文資訊
文創出版
社區營造
圖書館
再造歷史現場
記憶馬祖
文化馬祖
  • 首頁
  • 博物館家族
  • 馬祖好系列
  • 文化資產
  • 文化行旅
  • 文化建設
  • 藝文資訊
  • 文創出版
  • 社區營造
  • 圖書館
  • 再造歷史現場
  • 記憶馬祖
  • 首頁
  • 博物館家族
  • 馬祖好系列
  • 文化資產
  • 文化行旅
  • 文化建設
  • 藝文資訊
  • 文創出版
  • 社區營造
  • 圖書館
  • 再造歷史現場
  • 記憶馬祖

金板境天后宮

金板境天后宮,位於馬祖南竿島(南竿鄉仁愛村59-2號)。仁愛村舊稱鐵板,因此也稱為「鐵板天后宮」。背臨南竿最高的雲台山並面向大海。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娘娘,陪祀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

關於金板境天后宮之主要歷史,相傳為建於清嘉慶年間(約18世紀中) ,由著名海盜蔡牽於馬祖地區之鐵板、津沙、馬港、東引所建之四座天后宮其中之一,而實際可考之年代為威武陳將軍香爐所刻「同治己巳年」(1869年) ,可知其至少有百餘年歷史。其供奉之主神媽祖,為一呈現年輕少女面貌之泥塑神像,以表現其投海尋父兄得道時的樣態,與其他地區常見之雍容華貴之媽祖形象大異其趣,為一大特色。另有供奉華光大帝,或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為道教四大護法,形象常見於道教儀典掛軸中;而威武陳將軍是源自西莒並在馬祖地區常見的地方神祇,反映了馬祖地區家族姓氏之遷居歷史;臨水夫人則是在馬祖地區常見主司安產、護幼的婦幼保護神信仰。

建築形式上,金板境天后宮屬傳統閩東式建築,木結構大量採用福州杉、穿斗式結構、封火山牆等,足見地區傳統建築代表元素;另內殿左右之神龕,為獨特的廟中廟型,也是其獨特之處。

而金板境天后宮,曾經歷1919年、1949年、1979年及1984年(民國8年、38年、68年、73年)四次整修,並於2009年公告為連江縣歷史建築。金板境天后宮除了是南竿鄉及仁愛一歷史悠久、承載當地居民共同記憶的傳統宇之外,也是當地每年的獨特節慶「燒塔節」主要舉辦地點。墝塔節為源自中國閩東一代之習俗,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時舉行,居民會在墝塔節時以碎瓦片堆出高塔,並將一年下來的舊物、廢棄物投入塔內燒毀,具有除舊布新、愛物惜物的意涵;但在戰地政務時期,曾因軍事需求而停辦近50年,及至戰地政務結束,東引鄉公所便於1998年(民國87年)舉辦燒塔節比賽,自此墝塔節才又重新獲得傳承,仁愛村也成為唯一舉行燒塔活動的地方,極具地方文化傳承特色。

 

參考資料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網址: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90506000001

 

馬祖國家風景區,網址:

https://www.matsu-nsa.gov.tw/user/Attraction-Content.aspx?a=246&l=l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網址: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LienchiangCounty/nangan/90070164005-THG

 

台灣宗教百景,網址: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landscape/l_OOll.aspx?i=64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網址:

https://www.matsucc.gov.tw/culture_assets_03_2.htm

台灣宗教百景,網址: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landscape/1_0011.aspx?i=64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網址:https://www.matsucc.gov.tw/culture_assets_03_2.htm

Copyright © 連江縣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