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博物館家族
馬祖好系列
文化資產
文化行旅
文化建設
藝文資訊
文創出版
社區營造
圖書館
再造歷史現場
記憶馬祖
文化馬祖
  • 首頁
  • 博物館家族
  • 馬祖好系列
  • 文化資產
  • 文化行旅
  • 文化建設
  • 藝文資訊
  • 文創出版
  • 社區營造
  • 圖書館
  • 再造歷史現場
  • 記憶馬祖
  • 首頁
  • 博物館家族
  • 馬祖好系列
  • 文化資產
  • 文化行旅
  • 文化建設
  • 藝文資訊
  • 文創出版
  • 社區營造
  • 圖書館
  • 再造歷史現場
  • 記憶馬祖

東引劉依祥宅

東引劉依祥宅,位於馬祖東引島上(東引樂華村36號),位於昔稱南澳的東引島最多人囗聚居處(中路),為一獨具時代建築特色之民宅。劉依祥宅的發展,亦藉由在地的林文湧、劉依祥家族之歷史,反映東引的近代庶民生活。

東引舊稱東涌,位於閩江口外北側,為一歷史悠久的漁場,東引因此也形成一傳統漁業聚落。而劉依祥宅本身為19世紀,在本地從事麻纜船貨運之船商林文湧(福建長樂沙提人,1884~1965)所建,其在當時閩浙一代商號間信用良好,甚至報其別名「甫成」即可先取貨後付款。而東引是其經商基地之一,其自1935年起便陸續在東引興建4棟房舍以供久居,其中一棟即是劉依祥宅之前身;另也在國軍進駐時(1955年),曾借與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做為指揮部使用。

而劉依祥(福建長樂潭頭人,1917~2017),年輕時曾學唱戲、裁縫、剪紙花等技藝,後在1948年因事故、戰亂之因,輾轉至東引投靠親戚;1950年開始,劉依祥便與妻子陳銀菊女士於東引經營雜貨店,接著便於1964年以新臺幣30萬元現金向林文湧家族購入4棟中其中一棟洋樓,作為其經營之「祥記商店」使用,「劉依祥宅」也因此誕生。而劉依祥除經營雜貨店外,也憑其縫紉技術維生,替居民縫補衣物,甚至也幫忙駐軍部隊縫補軍服,見證馬祖地區與東引的官兵經濟盛況;後曾改做撞球館生意(1980年代) ,之後便因駐軍減少而閒置。

建築興建時之匠師、建材多來自中國大陸,建築形式上為洋樓(俗稱「蕃囝搭」) ,劉依祥宅共兩層,為當初最小的一棟,約建於1930年代中後期。整體建築上對稱,正立面牆有閩東傳統建築之花崗石平砌與以紅磚與灰磚所砌之英式砌磚立面,且門楣與窗楣有圓拱形牙子砌裝飾。屋頂原為五脊四坡水瓦作屋頂,於1986年(民國75年)整修時為減輕重量改為石棉瓦頂。細部裝飾上,側面牆塑有魚形吐水囗、八卦裝飾等,在東引的民間建築中別具特色。

劉依祥宅目前已由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公告為歷史建築,除記載了林文湧家族的經商與閩浙一代之船運歷史、國共內戰對峙的痕跡,更是劉依祥其以個人生命對東引的見證。由於年輕時之經歷,劉依祥除縫紉生意外,也在此處教導鄉親後輩踩高蹺、剪花、福州歌謠等,而劉依祥老先生更是東引第一位百歲人瑞,希望藉由劉依祥宅的保存,使後世能夠認識劉依祥老先生、認識東引的歷史。

 

參考資料

江柏煒主持(2016) ,<連江縣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東引劉依祥宅>成果報告書,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委託。

Copyright © 連江縣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