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祥宅位於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36號,約建造於民國24年,是一棟地上兩層的民居建築,正面、側面與背面均有開門。主要建築材料為花崗岩、磚、福州杉木的穿斗式閩東式建築,以內部木結構支撐屋頂,屋脊為二坡水,瓦作屋頂以磚壓瓦。
本宅始建者為當年人稱「東引首富」的林文湧(1884-1965)於1935年代在東引南澳所建的4棟房屋之一,房屋兼具中西風格,是當時較為華麗的「蕃囝搭」形式,其建築整體為方正對稱,正立面由紅磚與灰磚所砌成,一樓兩側各開一門,磚疊圓拱形平面門楣,中間併開二扇窗,窗楣用灰磚邊角交錯疊出圓拱立體裝飾。側立面青石、花崗石並用壘砌,屋頂女兒牆以紅磚壘成,面向中路側面最高處飾有紅磚砌成的八卦避邪,牆上置有魚形吐水口,馬祖人稱「雨漏」。
房屋建成之後由林文湧大兒子居住用,後來輾轉分別租給四戶人家。因位於當時最為熱鬧的中路旁,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都作為賣店使用。1955年時,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進駐東引時,由於兵員數千人,除部分軍人搭帳蓬居住,部分單位得借住民房,樂華村36號民宅(今劉依祥宅),即被指揮部暫借進駐辦公。1964年左右劉依祥向林文湧大兒子買下此宅,做為「祥記商店」,一樓為賣店販賣雜貨,二樓為倉庫。1980年代曾改為撞球館所用。1990年代起,由於馬祖居民陸續遷臺,該建築成為閒置空間,2000年左右則租給來東引構工的工人居住。
近年來馬祖居民對文化資產的觀念較為成熟,保護意識高昇,願意配合政策進行保護與修繕,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於2016年進行調查研究、2021年啟動修復工程。
定點環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字內容載自「109-110年連江縣文化資產數位整合計畫」,由游桂香委員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