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博物館家族
馬祖好系列
文化資產
文化行旅
文化建設
藝文資訊
文創出版
社區營造
圖書館
再造歷史現場
記憶馬祖
文化馬祖
  • Home
  • 博物館家族
  • 馬祖好系列
  • 記憶馬祖
  • 文化資產
  • 文化行旅
  • 國際藝術島
  • 文化建設
  • 藝文資訊
  • 文創出版
  • 社區營造
  • 圖書館

東莒福正天后宮泥塑神像

東莒福正村天后宮據耆老們說已有135年歷史,但由於早期文獻資料闕如,確切肇建年代無法知悉。同時本廟自民國60年以來歷經6次不同規模的修建,其面貌已有很大的改變。然而,修廟的同時,基於對神明的敬畏,不一定會輕易修復、更換神像,所以神像的年代比廟本身早是合理的。福正天后宮內供奉有不同時期塑製雕刻的不同材質的神像共48尊,其中泥塑45尊,101年聘請泥塑師父吳春華先生修復,於102年5月經連江縣政府登錄為一般古物,目前仍保存在公開祭祀環境的廟宇之中。

本廟主祀神為天上聖母,陪祀神有龍山寺五靈公、臨水夫人、太平王、竹林境大王、五顯神君,侍神有千里眼、順風耳、七爺、八爺等多位神明。約在130年前,邀請福建的匠師過海雕塑神像,匠師或能通靈,運用與神明的靈感,瞇起眼睛便可見到神明給的圖像,依此而塑造神像。當時的廟位於現廟前方海岸堤防處,最初為土埆草寮,後因颱風損壞廟宇而遷建至現址。民國63年時為石牆木柱瓦頂建築。後因木結構陳腐,民國七十二年信眾集資委由當地駐軍協助重建。民國八十九年,神像肢體斷裂,由主委曹祥文募款修復經費,召集社區居民及部隊中專長人員共同修復神像。

祀神,除了主祀神是很明顯的大傳統信仰中的原鄉信仰神,由其形象和手持法器,如華光大帝的三眼及手持金磚,臨水夫人的寶劍和牛角,手抱嬰兒的抱奶等,而幾個鳥喙形像的侍神也同樣是海洋文化特徵之一,古今中外的漁民的知識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在茫茫大海中,在哪裡下網才有魚獲?那就是跟著海鷗跑。非匠師個人主觀想像。我們可以說福正天后宮是馬祖所有廟宇裡海洋意象最鮮明的一間廟宇,其內供奉的神像也是最有特色和珍貴的。

圖︰左為福正天后宮神像,右為山東煙台天后行宮力士腳下蛤、螺形象

天后宮神像及廟殿修復後如下圖︰

Copyright © 連江縣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