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博物館家族
馬祖好系列
文化資產
文化行旅
文化建設
藝文資訊
文創出版
社區營造
圖書館
再造歷史現場
記憶馬祖
文化馬祖
  • Home
  • 博物館家族
  • 馬祖好系列
  • 記憶馬祖
  • 文化資產
  • 文化行旅
  • 國際藝術島
  • 文化建設
  • 藝文資訊
  • 文創出版
  • 社區營造
  • 圖書館

東莒熾坪隴遺址

東莒熾坪體遺址,位於馬祖東莒島大坪村西南角處,距海岸約500公尺、高度 40 至50 公尺之間一緩坡海階地形上,為一史前文化遺址。

2001年(民國90年)經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仲玉教授、協同主持人劉益昌教授進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與試掘發現;後進一步於2004年、2005 年由陳仲玉教授協同馬祖藝文協會、馬祖民俗文物館組成考古隊挖掘出大量陶器、石器以及魚貝類生物遺骸等,經碳十四定位鑑定後,得知相關出土文物年代距今約為6100年,相關文物經整理後現陳列於馬祖民俗文物館。

在出土文物方面,陶器以細砂陶為主,表面飾紋有拍印繩紋、方格紋、雲雷紋、拍印條紋、雙線平行刻劃紋等;陶器多已成碎片狀,復原後的器具有雛形器、杯形器等,以生活用途容器、炊具為主。另外出土石器方面,有石筍、投地器、石刀等,均以磨製製作,屬新石器時代特徵;然另外之尖狀器、刮削器、小卵石錘器、斧勁器等,仍屬打製器具,承襲舊石器時代的特徵,推測應是海濱採集貝類、漁撈用途之工具。

經研究團隊推測,東莒熾坪離由於東北方有上坪山、東洋山等屏障可擋住嚴賽季風,確為東莒島最為理想的居住地點。熾坪壟遺址從其出土文物來看,展現 了當時居於此地人類之審美、藝術觀點,並也可與福建沿海史前遺址做一比對與對話。陳仲玉教授指出,中國東南沿海自古即有一海洋文化圈,沿海岸線發展, 浙南、閩東、閩南、粵東乃至珠江,都有交流的痕跡,而熾坪體遺址屬於海洋文 化的範疇,也可能是其一份子,又或者可能是閩江流域中下游的墨石文化在沿海島嶼發展的其中一個據點。

參考資料

王花俤、王建華、賀廣義編撰(2016),《馬祖文化事典》,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頁 10-12。

Copyright © 連江縣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